网站首页
关于我们
产品中心
新闻动态
公司场景
联系我们
艺术
圈层
收藏
资本
在这里去伪存真。
在这里稳定升值;
在这里无限延伸。
在这里汇聚升华;
公司新闻
媒体报道
活动公告
新闻详情
翠莲轩珍萃
来源:
|
作者:
cuilianxuan
|
发布时间:
2021-01-04
|
1070
次浏览
|
分享到:
“翠莲轩”始创于1989年,由广东资深收藏家曾美莲女士创办,是惠州首个高品位、专业化、多功能的文化艺术品展览与交易服务中心。
作为有着三十一年历史的民办艺术馆,“翠莲轩”在时代潮流中不断发展壮大。2002年成立“翠莲轩艺术品有限公司”;2012年成立“翠莲轩实业有限公司”;2017年成立“翠莲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”。
“翠莲轩”艺术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东江之畔,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,共二层。馆内荟萃水晶、玉器、木雕、石雕、陶塑、紫砂、书画等当代名家作品千余件。藏品在“真、精、绝”的基础上,呈现艺术精品盛宴。艺术馆积极举办国内外高雅艺术展览及文化活动,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,积极推动惠州城市文化建设。
“翠莲轩”艺术馆长期邀请各界名师,举办各类传统文化艺术讲座。目前已开设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的古琴和昆曲培训课程,以及国画、国学、茶道等培训课程,为各界人士提供专业的艺术学习平台。公司还将重点研发具有惠州本土特色的“蕙洲蓝”文化创意产品品牌,让艺术精品飞入寻常百姓家,为惠州市民提供专业的文化消费平台。
一、巨型巴西白水晶精雕摆件《八臂观世音菩萨》
尺寸:高96厘米,宽56厘米,厚50厘米
镇馆之宝《八
臂观世音菩萨》,采用全球最珍贵的巴西巨型天然白水晶精雕而成,原料重达1000多公斤。白水晶是水晶之王,生于地下形成过程需要上亿年的时间,为大自然不可再生的神奇产物。这块水晶原料运到中国后,由顶级晶雕艺术家沤心力血、精雕细琢,整整三年方才完成这件传世佳作。
在中国,水晶被称为菩萨石,为佛教七宝之一。《八臂观世音菩萨》构图动静相宜,疏密得当。观音法相雍容大度、仪态端庄,项戴珍宝璎珞,身着秀丽天衣,自由坐于莲花宝座中央。其身体比例,半阗的眼,微扬的嘴角,手指上翘的幅度,都是刻画观音慈眉善目之姿、清净庄严之态的细节要素,从而恰如其分地传达观世音菩萨对世间众生的怜悯和关怀。菩萨手中所持宝珠、金刚铃、念珠、莲花、海螺、法轮、宝瓶、如意佛器,则寓意着为众生救苦解难,远离祸害,永保平安。
八臂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众生极为有缘,其慈悲形象深深烙入众生内心,众生遇到艰难险阻和困苦厄难时,均会情不自禁地脱口急称念:“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”,祈望观世音菩萨能够听到众生求救的声音,来救渡众生。这尊八臂观世音菩萨乃镇宅辟邪、招吉纳福之圣物。
《八臂观世音菩萨》为翠莲轩的镇馆之宝,收藏价值巨大,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:第一,产地最好。这件作品原料产自巴西,乃全球最优质的白水晶。第二,原料珍稀。好的水晶雕像,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块度,这是最基本的要素。如今市场上的大块度白水晶很稀缺,整块巴西优质大料更是千金难求,非常珍贵。第三,工艺水平高。巨型水晶雕刻费材费工费时,一旦失手,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。因此,巨型水晶对雕刻者工艺水平要求极高,全球目前只有中国艺术家才能驾驭如此珍贵的原料。晶雕艺术家因材施艺,按照天然水晶的形状、皮色、瑕疵等各种特征进行构思,将白水晶的自然能量和佛教的法理仪度融为一体,工艺流程采用圆雕、浮雕、立体雕等手法,集亮光、亚光、磨砂多种工艺于一身,彰显作品的立体效果和端庄慈祥的神态,实现了天然水晶观世音佛造像新的突破,无论从材料、工艺或者是文化价值上看都是稀世珍品!
二、天然钛晶精雕摆件《一路连科》
尺寸:高63厘米,宽33厘米,厚22厘米
《一路连科》采用晶莹剔透的天然钛晶精雕而成,钛晶是在水晶中含有发状、丝状、针状等形态各异的矿物晶体。钛晶是发晶的一种,却是所有发晶族里能量最为强大的。由于产量稀少,所以品相优等的钛晶堪称现今最珍贵的水晶类宝之一。主财、偏财、人缘、避邪、健康、防小人是钛晶皆具有的六大主能量。
这件作品根据钛晶天然的色彩俏色巧雕而成,顶部由莲叶和莲花组成,一莲叶中心下凹,似欲折合,边缘呈连弧式。莲花含苞待放,莲叶下的苇叶和水草穿插交织,形成层次丰富的多层立面。水草弯曲自如,六只鹭鸶栖息其间,或昂首望天,或俯身觅食,或伫立观望,姿态优雅闲适。“鹭”与“路”同音,“莲”与“连”同音,还因为芦苇生长的习性,连棵成片生长,亦有连科之意,故这件作品取名为《一路连科》,寓意着仕途顺利、步步高升。
鹭鸶是一种漂亮的水鸟,又称白鹭,在古代为吉祥鸟。诗圣杜甫曾写下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的千古名句。以鹭鸶作为晶雕题材,作者巧妙的将钛晶的高贵神秘和白鹭的袅娜多姿融为一体,天然光泽与一派祥瑞气息相辉映,吉祥意味更甚。
三、缅甸六彩翡翠精雕摆件《其乐无穷》
尺寸:长65厘米,宽19厘米,高26厘米
《其乐无穷》选取极珍贵的缅甸天然六彩翡翠大料精雕而成,整器色俏、料大、工巧,乃珍品也。
唐代诗人仲之元曾作《玉赋》一诗盛赞美玉颜色的美丽:“五色相宣,千名竞出。振鹤羽以盖鲜,耸鸡冠而增焕。
匪蒸果之足件,何纯漆之能乱!乃坚以守正,妙以通微;
烘炉不能易其色,厚地不能蜷疼其辉。乍腾虹以白气,或见女以青衣。山林孕之而含郁,川读育之而涟漪。”这件天然六彩翡翠集山林川泽孕育的精华于一身,绿翠色生机、白色清灵、紫色梦幻、墨色端正、黄翡色灿烂、红翡色尊贵,其色之妙令人叹为观止。
玉雕艺术家按照天然六彩翡翠的形状、皮色、瑕疵等各种特征进行构思,运用巧雕手法因材施艺,确保材料、题材、工艺的统一。结合圆雕、凹雕、浮雕、缕雕、阴刻等多种雕刻技艺,利用六彩翡翠特有的丰富色彩,分别雕刻僧人、童子、竹篱、水井、山石、花草、瓜果、棋盘等景物,人物神态各异、景物寓意吉祥,童子生机勃勃、棋盘其乐融融、葫芦福禄双全,形成错落有致、欢乐喜庆的特殊效果,韵味极强。
四、新疆和田玉精雕插屏《琼楼仙境》
尺寸:长24.2厘米,宽1.3厘米,高30厘米
《琼楼仙境》选取上好的新疆和田白玉为屏心,以中国传统山水人物、亭台楼阁为题材,雕刻出一幅淡雅宁静的仙境胜景,再配以高档紫檀座屏,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和田玉,产于中国新疆和田,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,为古代四大名玉之首。和田玉代表着“君子比德于玉”的中国儒家思想,从古至今受到人们青睐。近年来,和田玉资源稀缺,开采过度,目前在市场上“按克计价”,供不应求。2002年北京翰海春拍会上,一件紫檀嵌玉插屏起价8万元,5分钟内以732万元成交,创下了当时的天价。
这件玉插屏的原料是一块巨大的新疆和田白玉山料。玉雕艺术家用这块大料精雕了四件玉插屏及三几挂件,因玉料珍贵、雕工精湛,整器中的三件玉插屏及挂件先后被几位顶级收藏家请走。这件孤品显得弥足珍贵,为翠莲轩珍藏品鉴之美物!这件玉插屏尺寸较大,玉质明净温婉,玉雕艺术家以浮雕技法在屏心上细雕祥云缭绕、松木苍翠、亭台楼阁、仙人胜景,整体布局远近得当、深浅相宜,呈现了一幅仙境祥和的意境。细处充分运用白玉带糖色的天然特点,巧妙地把糖色部分精雕松木仙树的阴影,白玉及糖色二者色彩上的差异,大胆地打破了单一材质的沉闷感与单调感,使插屏整体具有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协调的美感,可谓匠心独到!
底座则采用珍贵的紫檀木,紫檀特有的天然光泽和自然纹理,与白玉光洁的表面肌理和温润质感形成鲜明对比,可谓刚柔相济,从而体现出强烈的韵律感和更为丰富的美感,极具收藏价值。
五、天然寿山石大型精雕摆件《雄霸天下》
尺寸:长105厘米,宽35厘米,高55厘米
作者: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亨云弟子、寿山石雕工艺美术师韦家胜
韦家胜,男,1976年出生,福建福清人,现为寿山石雕工艺美术师、中国寿山石福清联谊会理事。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中国寿山石雕刻大师林亨云的弟子。韦家胜专攻雕熊,创作的熊惟妙惟肖、呼之欲出,以《熊》为题裁的作品曾获2003年福建寿山石国石杯艺术精品大展精品奖。
1992年,韦家胜师从林亨云学艺。林亨云大师(1930年9月¬——2018年4月22日),福州人,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。林大师擅长刻熊,他创作的熊或坐、或爬、或嬉戏、或逐食,逗人怜爱,不但形似,而且富有人格化情感,尤其在茸茸熊毛的表现上有他的独到之处。在林亨云大师的悉心教导下,韦家胜的熊毛雕刻得其精髓,细腻传神,受到收藏家们的青睐。
《雄霸天下》为韦家胜的佳作之一,原料采用福建建瓯石,是以本地开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石种,微透明,质地滋润,性老,富有光泽。作品构思巧妙,充分利用原石罕见的纯白色,以及体积巨大等特点,随石赋形,塑造了一头雄壮霸气的北极熊。作者用圆雕技法,运刀厚朴,刻工细腻,熊很写实,其毛发疏密有致,纤毫毕现,本是坚硬的石头,却被雕刻出了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质感,熊身毛茸茸的感觉蓬松自然,却能隐隐看出其强健的肌肉纹路,栩栩如生、形神兼备,令人叹为观止!
为更好地突显这件艺术品,“翠莲轩”艺术馆对于底座的搭配也是匠心独到。2002年,特地从缅甸定制了贵重的红豆杉根雕底座。底座不论在整体造型上,还是质感纹理上,都与《熊霸天下》互相呼应,完美极了!
六、天然寿山石大型精雕摆件《和谐家园》
尺寸:长76厘米,宽51厘米,高89厘米
作者:寿山石雕刻艺术家、高级工艺美术师谢亨旺
谢亨旺,男,1972年出生,福建沙县人,现为寿山石雕刻艺术家、高级工艺美术师。作品《硕果累累》在上海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金奖,《同心结》获第三届风华杯寿山石雕青年艺术家作品大奖赛金奖。
《和谐家园》精雕摆件是用中国四大名石,福建天然寿山石雕刻而成。其原料为寿山石中的老岭石,又名“柳岭石”,产自福建寿山乡北端柳岭深山中。老岭石作为雕刻石材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,早在宋代就大量开采使用。为中国传统“四大印章石”之一。老岭石质巨大,质地坚脆,含砂,不透明,有青绿色、淡黄色、黄色、灰色、灰黑色等,颜色丰富,可塑性强。
古语云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,寿山石雕亦同理。寿山石从挖掘而出的原石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,全仰赖于雕刻艺术家的鬼斧神工。谢亨旺老师对原石“相石取巧”,根据原石的形状、色彩和纹理等特点进行构思,因势造型,因材施艺,因色取巧,使自然色相和奥妙神工浑然一体。作品分别雕有一公一母两只大鸡、4只小鸡仔以及岭南佳果荔枝等,整体布局层次分明、繁而不乱。一只母鸡蹲在笼上孵蛋,旁边4只小鸡仔在嬉戏和啄食白菜;公鸡雄立石上引吭高歌,显得气宇轩昂,对面有几串硕果累累的荔枝。《诗.小雅.斯乾》:“筑室百堵,西南其户”,亦指家资。石、白菜、鸡、荔、分别谐音家室、发财、吉利。谐音合起来寓意合府安康、生活富裕、大吉大利。
细观这件作品,妙在雕工精湛,线法流畅,俏色巧用,充分表现了作者敏锐的感悟和巧夺天工的雕刻技法。鸡、荔枝、竹篓及鸡笼使用浮雕、镂雕技法,神态逼真,富有生活情趣。而大白菜则用阴刻线处理,菜叶弯曲自然,纹理生动。整件作品层次分明、情景交融,使人仿佛听到雄鸡那高吭激昂的打鸣、小鸡仔可爱有趣的逐叫,呈现出其乐融融、喜庆吉祥的和谐家园景象。
七、福建木雕珍品摆件《悟》
尺寸:长47厘米,高76厘米
作者: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学善
林学善(1945——2018),男,福建福州人,中国工艺美术大师,亚大地区手工艺大师,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¬——福州木雕(象园)省级代表性传承人。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“福州市有突出贡献的技术拔尖人才”光荣称号。
林学善大师1966年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,师从著名雕刻师阮宝光先生,擅长木根雕和象牙雕等。作为当代福州木雕家的杰出代表,林学善大师是福建省木雕行业获得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”殊荣的第一人。曾于1982年-1984年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结业,集民间传统工艺与学院专业造型于一身。林学善大师生前致力于木雕作品创作,成就卓著,扬名国际。《达摩》、《千载之寿》、《宫怨》、《蒲团达摩》等十多件作品分别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,即“希望杯”奖,省、市级奖项无数。
林学善大师毕生致力于将福州木雕推向全世界。1986年开始,林大师多次应邀赴日本、美国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、中国香港、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艺术展,并因擅刻达摩,在国内外享有“达摩善”之美誉,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竞相收藏。1992年作品《达摩渡江》被评为“工艺美术珍品”,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。2011年龙眼木雕《创业艰难百战多》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作品《悟》采用珍贵的古沉木精雕而成。收藏界对于古沉木雕刻品有这样的评价:“家有珠宝一筐,不如乌木一方”。 乌木即古沉木,又称炭化木,是千百年前深埋在江河湖泊底层的枯木残根。随着岁月的逝去,枯木残根在水底泥沙中经浸泡和磨压,便逐渐改变了原来的物理性能:木质内在的脂肪、糖类等都在水中溶解得干干净净,蛀虫、细菌的生存空间也被清除,有的沉木被水底的泥沙腐蚀得丝丝缕缕,强化了肌理的材质美感,有的则变得刚劲挺拔,显示出峥嵘不桀的力度,形成了古朴凝重、铜打铁铸般的效果。其色泽也变得千差万别,有棕色、灰色、紫色、黑色,也有外红内黑或是黑皮黄心的。更有一些时间长的古沉木明显“炭化”,显现出煤样的黑色,真是奇谲而神妙。令人称道的是,古沉木不变形,分量重,密度大,好的古沉木竟然可与紫檀木媲美,堪称树中之精,木中之魂。
林学善大师创作《悟》的经历充满传奇:2012年,他在福州一个建设大桥工地上发现一块黑“木头”,它色泽乌黑闪亮,材质肌理极具美感,他当即意识到这是雕刻的特殊材料,以高价买得此物。得到这段古沉木后,他没有急于动刀,而是反复观察,日夜琢磨,力求天趣与人意的和谐统一。这块古沉木在水底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,多少磨劫,它的周身已被水底泥砂侵蚀冲刷得千疮百孔。一日,林学善大师灵光一闪看到了静坐一隅,修性坐惮的达摩祖师形象。他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,对这段古沉木依形度势。古沉木特有的起伏、形态、肌理、结疤被大师巧妙运用,完美地雕刻出达摩祖师浓眉如帚、坚毅深沉的高古气韵,以及奇石嶙峋、洞天高阔的自然环境,让观者“明心见性”、撼动心魄!
林学善大师生前与“翠莲轩”艺术馆馆主曾美莲结缘20余年,在艺术交流方面两人惺惺相惜、如遇知音。2013年,“翠莲轩”新馆举行盛大开馆典礼,《悟》是林学善大师专为开馆而作的完美作品,这其中的缘份可谓妙然天意也!如今,林学善大师已永远地离开了世界……《悟》成为林学善大师古沉木雕的收山之作,其工艺价值、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无可估量!
八、石湾陶塑《苏东坡》
尺寸:长21.5厘米,高32厘米
作者:中国工艺美术大师,亚大地区手工艺大师刘泽棉
刘泽棉,男,1937年出生,广东佛山人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湾陶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,中国工艺美术大师,亚大地区手工艺大师。
刘泽棉大师是石湾陶塑艺坛泰斗,生于石湾陶艺世家,是“刘胜记”的第四代传人。其叔公刘佐朝是清代光绪至民国年间的陶艺大家。刘泽棉10岁习艺,至今已70余载。在陶艺创作中,他博采众长,汲取了古今名家的艺术营养,注重创新,大胆学习现代解剖学的骨骼医理,注重衣纹、筋骨、肌肉的塑造,工意兼得,形神结合,对石湾传统陶艺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从艺70多年来,刘泽棉大师荣获的奖项不胜枚举,许多珍品被中国美术馆和国内外藏家争相收藏。1986年《钟馗饮酒》省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英国女王。1992年《十八罗汉》被省政府赠送泰国淡浮院收藏。2000年《老子》被送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。《石上罗汉》获全国百花奖优秀新产品设计一等奖。2002年《达摩》被美国路易州大学博物馆收藏。2004年《紫气东来》拍出360万元,市场价值获得了认同。
作品《苏东坡》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名作《食荔枝》为构思,塑造了苏东坡乐观旷达、洒脱豪放的生动神韵,表现了“随遇而安”的精神境界以及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。刘大师特别注重作品细微处的艺术处理,“虬髯”、衣带等处吸取了南朝谢赫论画“六法”和“气韵生动”、“骨法用笔”的精妙,形神兼备、气韵生动,精准地体现了一代大文豪苏东坡豁达豪迈的高士气质。
九、紫砂《荷花九件套壶》
容量:500cc 泥料:绿泥 年代:九十年代
作者:中国陶瓷艺术大师、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范永良
范永良,男,1943年生于宜兴,中国陶瓷艺术大师、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,拜中国七大老艺人之一、花器泰斗蒋蓉为师。1959年进厂,为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创始人之一,善制花器,是传统类花器的代表人物。
《荷花九件套壶》作品以传统花器手工制作技艺制作,利用紫砂材质的不同色泽,形象地把荷塘美景反映到“壶”上。细细审视“青蛙荷花壶”,在那颇为工整精细的作品里,范永良大师极有选择地将有限的场景、对象、题材融洽在和谐的布局中,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诗情画意。壶融荷花、莲子、枝梗、藕梢、菱、青蛙于一体,以荷花作壶身,一片卷裹的荷叶当壶嘴,长满毛刺的荷叶梗弯成壶把,两菱和一段藕梢呈鼎字形装饰于壶底,整个壶面象个莲蓬,其间匀称又不规则地舒展出十一颗莲心,而且每粒都能转动。壶盖上憩息一只栩栩如生的青蛙,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动感,使作品的生活气息更加浓郁,使人联想到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的荷塘风貌。
十、紫砂《矮四方刚角》
容量:1140cc 泥料:原矿底糟青 年代:90年代
作者:紫砂方货专家周定华
周定华,男,1953年生于江苏宜兴,实力派名家,师从陈福渊、顾绍培、周尊严,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工作,后进厂研究所从事新品创作,1983年始制茗壶便非同凡响,其作品不与他人同俦,造型不圆不方,亦圆亦方,轻盈而又不失朴厚,专擅方器,人称“方货”专家。
此壶采用原矿底糟青制成,容量1140CC,壶钮、壶盖、壶身、曲流均以四方侧角构成,从壶钮上分布自上而下的八根线条将壶身分为八个块面,四个弯角与壶身、盖面既协调又稳重。整壶线条明晰利落,尤其是壶盖穹窿凸起,大有古意。在八方之中透以圆意,沉稳中又见灵动,使人观之有成熟大气,刚正不阿之感。
周定华老师制壶多为自己欣赏,轻易不肯示人,近年来,其作品市场一货难求,价格连年上涨。
上一篇:
翠莲轩珍萃
下一篇:
茶话‖禅茶一味,道在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