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里汇聚升华;

在这里无限延伸。

在这里去伪存真。


在这里稳定升值;
收藏
艺术
资本
圈层
产品中心
    发布时间: 2021-03-02 16:50    

福建木雕珍品摆件

悟


   尺寸:长47厘米,高76厘米
   
作者: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学善
   
林学善(1945——2018),男,福建福州人,中国工艺美术大师,亚大地区手工艺大师,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­——福州木雕(象园)省级代表性传承人。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福州市有突出贡献的技术拔尖人才光荣称号。
   林学善大师1966年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,师从著名雕刻师阮宝光先生,擅长木根雕和象牙雕等。作为当代福州木雕家的杰出代表,林学善大师是福建省木雕行业获得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”殊荣的第一人。曾于1982-1984年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结业,集民间传统工艺与学院专业造型于一身。林学善大师生前致力于木雕作品创作,成就卓著,扬名国际。《达摩》、《千载之寿》、《宫怨》、《蒲团达摩》等十多件作品分别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,即“希望杯”奖,省、市级奖项无数。
   林学善大师毕生致力于将福州木雕推向全世界。
1986年开始,林大师多次应邀赴日本、美国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、中国香港、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艺术展,并因擅刻达摩,在国内外享有“达摩善”之美誉,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竞相收藏。1992年作品《达摩渡江》被评为“工艺美术珍品”,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。2011年龙眼木雕《创业艰难百战多》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作品《悟》采用珍贵的古沉木精雕而成。收藏界对于古沉木雕刻品有这样的评价:“家有珠宝一筐,不如乌木一方”。 乌木即古沉木,又称炭化木,是千百年前深埋在江河湖泊底层的枯木残根。随着岁月的逝去,枯木残根在水底泥沙中经浸泡和磨压,便逐渐改变了原来的物理性能:木质内在的脂肪、糖类等都在水中溶解得干干净净,蛀虫、细菌的生存空间也被清除,有的沉木被水底的泥沙腐蚀得丝丝缕缕,强化了肌理的材质美感,有的则变得刚劲挺拔,显示出峥嵘不桀的力度,形成了古朴凝重、铜打铁铸般的效果。其色泽也变得千差万别,有棕色、灰色、紫色、黑色,也有外红内黑或是黑皮黄心的。更有一些时间长的古沉木明显“炭化”,显现出煤样的黑色,真是奇谲而神妙。令人称道的是,古沉木不变形,分量重,密度大,好的古沉木竟然可与紫檀木媲美,堪称树中之精,木中之魂。
   
林学善大师创作《悟》的经历充满传奇:2012年,他在福州一个建设大桥工地上发现一块黑“木头”,它色泽乌黑闪亮,材质肌理极具美感,他当即意识到这是雕刻的特殊材料,以高价买得此物。得到这段古沉木后,他没有急于动刀,而是反复观察,日夜琢磨,力求天趣与人意的和谐统一。这块古沉木在水底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,多少磨劫,它的周身已被水底泥砂侵蚀冲刷得千疮百孔。一日,林学善大师灵光一闪看到了静坐一隅,修性坐惮的达摩祖师形象。他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,对这段古沉木依形度势。古沉木特有的起伏、形态、肌理、结疤被大师巧妙运用,完美地雕刻出达摩祖师浓眉如帚、坚毅深沉的高古气韵,以及奇石嶙峋、洞天高阔的自然环境,让观者“明心见性”、撼动心魄!
   
林学善大师生前与“翠莲轩”艺术馆馆主曾美莲结缘20余年,在艺术交流方面两人惺惺相惜、如遇知音。2013年,“翠莲轩”新馆举行盛大开馆典礼,《悟》是林学善大师专为开馆而作的完美作品,这其中的缘份可谓妙然天意也!如今,林学善大师已永远地离开了世界……《悟》成为林学善大师古沉木雕的收山之作,其工艺价值、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无可估量!